[第一车市 新闻]1998年8月8日,当第一辆吉利轿车从浙江临海工厂驶下生产线的时候,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曾想到,整整20年后的今天,吉利汽车已然从一个不受重视的民企,成长为令全行业瞩目的中国自主品牌。
如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在在技术品牌iNTEC会现场所说,“我们经历了初创时期的一穷二白和懵懂无知;经历了第一次转型时期的壮士断腕和拨云见日;经历了国际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和理念突破,整个创业、创新过程波折起伏、艰辛异常。”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很多行业很多领域都曾出现过名噪一时、飞速爆发,又戛然凋零的中国企业。所以面对年销量76.6万台、同比增幅高达80%这样的成绩,身在其中的吉利人,深知它的来之不易。
我们身处汽车制造行业,感受到了这一轮中国制造业和中国品牌快速发展的一些不同。当我们把视野放到整个中国制造业和中国品牌的时候,我们发现近几年来,中国在高铁、家电、智能科技、电子工业等制造业核心领域,都出现了一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企业,包括国产大飞机在内的尖端制造业也正在崛起。
尤为重要的是,这些领先的中国企业已成长为技术输出型企业,伴随着全球扩张发展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
这些中国企业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站在世界领先的视角营造自身的技术能力。你也很难在他们的布局中看到一条不是瞄准全球领先而投建的生产线、研发中心或试验场。
企业的强大,同样也就意味着他们所面对的竞争对手更加强大,必须直面所处行业中,那些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对手们。
事实上,以汽车而言,在2015年和今年,整个中国车市的行情都难言轻松。当向上发展取得突破之后,以吉利为代表的等自主品牌,必然会承受更多来自合资竞品的压力。
然而吉利并不孤独,不光在汽车领域我们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优秀企业在共同发展,推进中国汽车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我们更看到在制造业领域,我们有华为、联想、等一批各行业的领军企业跟我们同行。
这让我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是一句空话,也必然不会落空。协同发展不只是在销售业绩上,在品牌成长上,在谋求技术领先上,大家更是戮力同心,齐头并进。
我们明确的意识到,我们,中国的制造业,正身处于一个时代,不是那个买一条国外过期两三代的生产线就能开厂货的最初的时代,也不是那个依靠低价做贴牌生产made in China的时代,而是一个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时代。
我们乐见自己成为这个时代中中国制造业的优秀一员,我们愿意为在艰难中起步发展的中国制造业的每一点进步来鼓掌与欢呼,我们乐于分享吉利汽车成长中的经验与教训,我们愿意分享、学习每一家志在全球领先的汽车企业走过的每一步光荣与梦想。
这便是我们开设这当《龙湾观察》栏目的初衷。我们希望亲历,并见证大国制造从起步到崛起,再到骄傲的过程,我们希望与那些志在领先的中国制造企业星夜兼程,风雨同行。
龙湾,是汽车媒体人为吉利汽车刚刚投资62亿元启动的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起的“昵称”,他们用这个“昵称”来表达他们对中国汽车工业雄起腾飞的远景,希望把这里建设成中国汽车工业创新、创造的圣地,终有一日可以比肩德国的狼堡。
有一位同行曾经在慨叹中国制造业的坚韧时说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不论是在哪一个制造行业,即便这行业竞争激烈、有强大外资外企,也总有中国企业一直坚持、发展于其中,任其艰险,从未或缺。而大多数,最终不仅没有被赶尽杀绝,反而是疾风劲草,终至壁立千仞。
几乎话音甫落,连外资品牌最为强悍的家化行业,艰难前行的中国品牌都已经静水流深。而龙湾,就是吉利汽车为中国汽车工业日后的千仞之壁打下的又一块不拘一格的基石。
很多评论者愿意从中国制造业企业历经的艰辛,饱受的质疑等角度来书写中国制造业,仿佛做自主品牌制造业,就必须做孤独的行者,或苦情剧的一号。前段时间虎嗅网还发表了一篇题为《国产品牌如何跨过鄙视链这座大山?》的文章。
我们感谢这位作者在文中对国产品牌面对的一些市场抵触心理的分析,以及提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但是,作为一家老牌的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我们从不觉得我们的自主路是黑夜中的孤独前行,是独自摸着石头过河的寂寞旅程,是鲜花与臭鸡蛋的独自承受。事实上,在这条路上,我们从不孤独。在这条路上,随处可见和我们一样的坚持、激情、使命和睿智。
5月23日,当华为荣耀在新款手机的会上,唱出“做自己荣耀的骑士”时,所谓的国产品牌鄙视链,早已被日益优秀当国产品牌撬动。不再彷徨的国产品牌非常明白今日之努力,明日终有报。
如果说中国制造业缺少什么,或许是作为一个大国制造理应享有的关注与纪录、理解与鼓励。龙湾观察,在这里,我们将和你一起,纪录中国品牌的点滴努力、尺寸创新。
愿作为中国品牌的优秀一员,与各行业奋进努力的中国品牌一起:迎风再进八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