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车市 新闻]我们尊重业内人,往往来自一个朴素的认知: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这个认知,很多时候却被证明是错误的。
在中国的共享出行公司还忙着打嘴仗、撕逼、互黑、碰瓷、占地、抢名额时,真正的巨无霸却已经在水下交锋多次:以自动驾驶为矛,以资本、整车工厂等等资源绑定为盾,以人才争夺、舆论引导为刺,短暂却又剧烈的交锋着、对峙着.......
2021年,被业内公认为自动驾驶商业化元年。但决定胜败的一切,其实早在今天已埋下桩子、打下伏笔。
❶
虽然离得还很近,但 5 月 31日,在汽车史上看起来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不仅因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来汽车宣布了首批 ES8 的交付,更重要的是,以通用、Waymo 为代表的国际巨头,不约而同在这一天宣布了融资与扩军的消息,正式打响了全球自动驾驶的军备竞赛。
其中,通用汽车宣布,日本软银愿景基金将对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GM Cruise Holding)投资22.5亿美元。谷歌的兄弟公司 Waymo 则宣布将向战略合作伙伴菲亚特克莱斯勒订购 6.2 万辆插电版Pacifa,扩充其自动驾驶车队。
自动驾驶已到量产前夜 出行物流及数千万司机将受暴击。(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约车评,创始人是业内大咖余建约。)一文,是对此事解读比较透彻的文章之一。
文章值得一读的地方有两个:
第一是大量采访了行业各条线的老大,包括造车新势力中的何小鹏、李想,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的景驰 CEO 韩旭、驭势科技 CEO 吴甘沙、Roadstar.Ai CEO佟显乔、硅谷激光雷达制造商 Innovusion 的 CEO 鲍君威、地平线 CEO 余凯等。
了处于竞争一线,决定关乎「生死存亡」的掌舵者的看法。
譬如,何小鹏就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L4自动驾驶即将走出科研和学术范畴,在2019走向中等范围的试运营阶段」
第二个是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自动驾驶正进入死亡行军;
共享出行、最后一公里物流、卡车货运等行业,将会成为第一批被革命的对象;
中国落后了,巨头如阿里、腾讯、滴滴都面临入局太迟的挑战;
Cruise 高达115亿美金的估值,会激励中国的star-up 夺命狂奔。
❷
如何看待通用 Waymo 掀起的自动驾驶军备赛?来自 42号车库,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前36氪汽车记者郑小康在文中写道:在座的所有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们,尤其是尚未验证商业化闭环逻辑的公司们,是不是要重新思考再出发?
其理由来自于经纬中国张玮的一个分享:
在这个细分领域,行业前两名将吃掉绝大多数资本与资源。如果出在前两名之外,就算再好,也很难融到他们1/20的资金。
除此之外,文中有三个细节,我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个是谈 Uber 「求生欲望」的。
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 非常谦卑地表达了想和 Waymo 合作的诉求:「将 Waymo 的车队布置在 Uber 的打车平台上是个很棒的方案,这取决于 Waymo 的想法。」而在此之前,Uber 还在和 Waymo 因自动驾驶技术纠纷对薄公堂。
第二是通用与 Cruise 的合体,迸发出了意向不到的「化学反应」。
这中间,做为 star up 的 Cruise 是如何给通用汽车注入完全不同的文化和速度,格外值得中国整机厂企业关注。
通用 CEO Marry Barra 对 Cruise 的团队说:
我想要把你们身上具备的这种能量和办事效率,以及你们看待事情的态度带到通用的核心文化之中。
最后则是一个判断,通用和waymo已经在战场了,理由是「取得领先的前提是具备 10 万辆级的整车制造能力+数十亿美金的投入。」
而在中国,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可能性。
❸
广州无人驾驶“交规”也了:1万公里路测不出事就能载人 是南方都市报旗下微信号新出行指数今天的,刚好跟今天的主题有呼应。
我比较关心的,是广州交委了《广州市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加上广州,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有关无人驾驶路测交规意见,就全齐了。
我相信,各地政府在自动驾驶路测上的相关意见,一定也在紧密出炉中。前两天,去南昌赣江新区与会,当地经开区的一把手对自动驾驶的理解,就超出我的想像,侧面印证了地方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动驾驶才是下一轮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
但会不会还是有点晚了?
这里晚有两层意思。
一是地方政府虽然已经觉悟,但入局还是晚了,理解晚、造势晚、沟通晚、政策晚,进而步步晚。
二个是中国在这方面还有没有机会?包括共享出行公司的机会,也包括自动驾驶领域的机会。
Waymo扩军,通用融资,谁将赢得自动驾驶大战?是来自新智元的文章。里面列举了国际巨头在这方面的巨额投资,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德尔福、大众、宝马、丰田、福特、Uber、特斯拉 等等。
与之相对应,我们很少看到中国车企在这上面的巨额投入。中国目前拿得出手的,或许也只有百度的 Apollo。但陆奇的离开,会不会对 Apollo 造成负面影响,现在仍需要观察。
换一个角度说,百度、阿里、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好歹都通过投资造车新势力在这方面有所布局,而中国的自主品牌却依然延续了燃油车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的弊端。
要解决这一弊端,最好也充满风险的方式,就是学习通用购 Cruise、福特投资 Argo。
但中国的整车厂有没有这样的决策能力?注意,不是魄力,而是拿出动辄以亿计美金的真金白银,购一家只有几十人规模的初创公司的能力,突破制度障碍的能力。
「国有资产流失」这个大帽子,扣在谁头上谁头疼!
希望能有一家能跑出来吧,否则别人家的机器人司机将干掉所有的共享出行公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