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车市 新闻]伴随着前段时间广受关注的上汽奥迪终于尘埃落定,其中的激烈矛盾和抗争也由此第一次如此直观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当然,这也许只是南北大众之间再正常不过的一次较量,也许"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古话,在南北大众这两个看似"同父异母"的兄弟身上,并不是多么的灵验。
南北大众身上到底有着哪些一言难尽的恩怨旧事?让我们剥丝抽茧,一一看来。
南北大众,瑜亮情结
众所周知的是,早在1985年2月,德国大众在国内的第一家合资车企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便以宣告成立,而成立之后便投产了对日后国内汽车工业堪称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B级轿车桑塔纳,而桑塔纳在日后的大红大紫如日中天也着实让当时的上海大众赚的盆满钵满。
但不甘寂寞的德国大众,还是希望能够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合资车企,并借此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而这也正是当时的有关部门所需要的,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拉动促进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当然也能够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来确保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鉴于双方有意,于是紧接着在六年之后的1991年,一汽大众公司正式成立。
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南北大众的暗战,便已揭开序幕,据说在一汽大众刚刚投产第一款车型捷达之时,鉴于制造过程艰辛困难,一汽大众希望能够得到当时的上海大众在链体系上的支持,但谁料上海大众根本就不予回应,这也就逼得当时的一汽大众不得已重做了一套独立的链体系……
也许从那时开始,就已经为南北大众的恩恩怨怨埋下了伏笔。
车型相似,定位之争
不用细数,只要看看德国大众引入到国内的车型,每一个级别就只有那么几款,到底是放在当时的上海大众来生产还是照顾一下后来的一汽大众,着实让南北大众为此争得头破血流,毕竟更多的车型就意味着更丰富的产品线、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更抢眼的销量。
这种争斗,从帕萨特的划分上就可见一斑。
早在1999年,当时的上海大众便率先引入了帕萨特B5车型,其后便凭借着圆润大气的外形和良好的驾乘感受在国内,更是帮助了大众成功跻身中高级轿车市场。但好景不长,仅仅是5年之后的2004年,随着主流产品桑塔纳市场份额的暴跌,加之同期大众在华的运营出现亏损情况并且还失去了国内销售一哥的地位。但反观当时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一汽大众,如此明显的销量差距顿时让当时的上海大众成为了口诛笔伐的对象。
有鉴于此,加之需要平衡内部车型投放的利益分配,于是便出现了大众于2005年将全新的帕萨特B6交由一汽大众来生产的局面。但如此一来就让当时的上海大众相当尴尬,不仅没有了上一代帕萨特B5的换代车型,而且最新款的车型还让一汽大众抢走了,这对于上海大众的打击可不止是一丁半点了。
不过在上海大众的坚持要求之下,一汽大众也只得将到手的帕萨特B6以迈腾的名义对外销售,而作为补偿,德国大众也是允许上海大众这边继续开帕萨特,只不过在平台选择上较之一汽的迈腾稍微"落后"一点,同时也是把"斯柯达"的这个品牌的生产权交给了上海大众。
而在车型的分配和选择过程中,这也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插曲而已。
销售终端,明争暗斗
不仅是上游生产环节南北大众一直闹得沸沸扬扬,就算在销售终端,两家对阵起来也是毫不逊色。
先是在价格战方面打得如火如荼,一方降价另一方借着跟进,而且在2011年左右,一汽大众的新迈腾选择在距离当时的上海大众大本营非常近的杭州上市,且不说个中意味如何,但在上市前夕,硬是有若干由全新帕萨特组成的巡行车队在周边为之"助兴",甚至于在迈腾会预定酒店附近的道路上,也是到处飘扬着全新帕萨特的宣传旗帜,一时间好不热闹。
总结
其实自从一汽大众宣告成立以后,鉴于其与上汽大众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德国大众为了在二者之间进行资源和配置的平衡,在1999年宣告成立大众中国公司,但如今来看,是否达成了其成立之初的最大目:梳理南北大众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和纠葛,最大限度的减少两者的摩擦,至于效果如何,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