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车市 新闻]当下已经进入“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智能汽车不仅是一种出行工具,也在发挥智能终端的作用。
软件定义汽车带来的最大效果在于重塑了传统车企的商业模式,让整车的持续升级进化成为了可能。其中的核心是OTA技术(Over-the-Air Technology),该技术早期被广泛应用在手机行业中,手机软件升级无需再连接电脑软件更新。
现在造车新势力企业通过OTA技术可以对汽车进行远程升级,不仅可以持续为车辆改善终端功能和服务,还可以快速修复漏洞。
图片:盖世汽车研究院《汽车OTA产业报告(2021版)》
小鹏汽车官微上就有一篇文章提到“小鹏G9是像智能手机一样的智能汽车,超80%升级内容可实现无感升级。”
除小鹏之外,另外一个代表是特斯拉。
目前特斯拉的盈利结构由硬件销售和软件服务两部分构成,与传统车企主要依靠车辆及零部件等有限的硬件销售入相比,OTA等技术支撑下的软件服务可让造车新势力企业凭借服务订阅模式获得高持续性益。
这意味着售出汽车的那一刻已经从价值变现的终点转为新的起点。而伴随着高频的迭代更新,征得用户授权以及订阅付费的场景相应地也会变多。
那么造车新势力企业涉及的客户交易场景都有哪些呢?
目前包括零部件购买、新车销售、二手车置换、电池质保、整车延保、汽车金融、商业保险、软件应用升级等。
但这些还只是限于与客户群体之间的交易,如果推及延伸至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场景会更多。诸如与零部件、芯片、车联网、通信商之间的采购交易,物流商之间的货运交易,营销伙伴的投放传播交易,物业、装修公司的门店租赁、装修、充电桩安装合作,出行平台的出行服务(租车、共享、网约),金融机构的汽车金融合作等。
而但凡存在交易,就离不开授权协议、合同等文件的签署。尤其是《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更是在这层基础上增加了“知情同意”等条款的合规要求。
面对千车千面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场景的无限快速拓展,传统的纸质签约显然无法快速支撑互联网造车的敏捷要求。
一、电子签约在线上订车、购车场景的应用
购车方:
购车者进入小程序的“车辆详情页”:
— 点击“立即订购”线上订车填写购车信息、选择上牌城市(非必填)、门店、预约到店时间;— 提交定购车辆订单,勾选协议条款;
— 支付定金;
— 根据支付定金订单记录自动生成《订购意向书》;
— 购车者签署(第一次登录上上签平台需实名认证)之后,车企加盖电子公章(小程序+上上签平台),线上签署协议 (后台显示签署状态),若购车者未及时签署:小程序服务通知提醒+上上签短信提醒;— 线下到店购车。
车企方:
购车者签署完成后:
— 上上签电子签约平台与车企方的企业微信对接;— 邮件和企业微信发消息提醒“顾客订车线索”;— 门店人员在后台系统查看线索;— 线下分配销售跟进。
门店销售顾问:
— 企业微信到购车者订单跟进提醒;— 线下联系购车者,在订单管理系统开单;— 顾客到店,线下接待。
车企在购车者线上订车的当天或T+1天便可在订单管理系统开单,并根据门店、顾客手机号、下单时间与销售订单进行匹配和变更线索成功关闭状态。1周内未分配的购车订单线索,邮件提醒销售跟进。小程序付款后,T+1到相应账户。
后续如果购车者申请线上退款
购车方:
— 进入小程序订单详情页;— 点击“申请退款”,选择退款原因,线上填写预览《退款申请表(作废协议)》并签署;— 提交退款申请;— 销售操作【同意】/【拒绝】退款;— 顾客到服务通知提醒。
车企方:
— 邮件和企业微信提醒销售跟进顾客退款;— 销售登录上上签《退款申请表》《补充协议》,在OA系统操作退款申请(上传之前的相关附件);— 完成OA审批流程(上级审批);— 企业微信提醒销售主管;— 销售顾问已同意/拒绝顾客退款申请;— 财务确认完成退款操作;— 小程序通知顾客。
二、从C端客户签约到产业链协同
如今,“软件定义汽车”渐渐成为共识,带有互联网基因的造车新势力凭借产品的快速迭代和优质的服务体验,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所以造车新势力企业需要持续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和加速产品创新,保持敏捷的运营。比如基于全栈数据千人千面,深度解读客户画像,进而基于客户需求升级软硬件。而软硬件的升级会直接影响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不断变化,产业协同更加复杂多元。
面对庞大的消费者客户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如何改善C端消费者的签约体验,以及如何通过签约提效节省上下游产业协同的时间成本。”摆在了企业面前。
基于上述问题,上上签电子签约给车企的方案是选用上上签的签约管理系列产品,可以与内部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对接,实现数据交换。签约用户可以具有单独的上上签账号,后续无论签署哪类合同,都可通过上上签云端发送的短信链接完成签署(只需实名一次,无需重复操作)。
后续这种同样适用于集团内部多业务线、分子公司合规管控的情况,总部可对多业务线或分子公司的账号、模板、权限、印章进行统一管控,集中运维部署、共享内部IT资源。
因此无论是基于消费者的签署体验还是后续拓展更多B端签署场景,车企需要与电子签约厂商一起站在企业未来的发展去提前设计,选择可扩展、快迭代的电子签约产品,这样才能进行业务拉通、集团统一管理,减少后续系统重复性建设带来的时间和物力成本。